2025.11.05 星期三 农历乙巳年九月十六日

名人名言

【原文】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 唐 柳宗元 读书

【大意】

阅读史书足以使自己快乐,何必为追求名利而劳碌?


诗一首

秋思

〔唐〕李白

春阳如昨日,

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

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

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

白露凋华滋。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165

【译注】

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的急剧变化,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生命凋零的深沉悲愁。全诗以乐景写哀,又以哀景衬哀,情感层层递进,极具感染力。

首联“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将读者拉回到了“昨日”的春阳的和煦,碧树的葱郁和黄鹂的鸣叫。这是一派生机明丽的春日景象。诗人“以乐景写哀情”是为了与后文的萧瑟秋景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当下的悲凉。“如昨日”暗含时光易逝的惊觉。

颔联“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场景与情绪发生陡转:“蕙草”凋零,凉风吹起,时空从春跳到了秋,急速的转换强化了季节变迁的突然。“碧树”“蕙草暮”是视觉的对比;“黄鹂鸣”与“凉风吹”是听觉与触觉的对比。感官的反差让人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萧瑟。

颈联“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描写深秋。树叶飘落;蟋蟀鸣叫。“木叶下”化用《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点明秋意已深。月本无温,谓之“冷”;虫鸣无心,谓之“悲”。诗人移情于物将主观情感投射于客观景物,使万物都笼罩在悲愁之中。

尾联“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诗人因“群芳凋歇”而愁坐,眼看秋露凋蚀着花朵。“坐愁”是全诗诗眼,道出了诗人的愁绪。“群芳”、“华滋”是青春的象征。“白露凋华滋”象征着时光对生命的摧残,将个人感伤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首诗建立在“春”与“秋”的对立上。春的温暖、喧闹与秋的凋零、悲寂形成反差,对比是此诗震撼力的主要来源。

诗人选取的意象极具代表性,且富有层次。黄鹂、蕙草代表春的生机;凉风、落叶、冷月、悲虫代表秋的肃杀;“白露凋华滋”则是终结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动态的时光流逝图。

诗人从开篇的“回忆到中间的“惊变”,到“沉浸”,最后到“坐愁”,脉络清晰,层层深入,最终定格在无尽的怅惘之中。

这首《秋思》,以其精炼的语言、强烈的对比和深邃的意境,成功地捕捉并渲染了由盛转衰的秋日悲情,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旅程,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悲愁的世界,体味着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展现了“诗仙”的非凡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