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九月初四
名人名言
【原文】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
【大意】
慈爱的父母爱护子女并不是为了得到报答,是因为自然的天性,内心总是牵肠挂肚,不能释怀。
诗一首
答张十一功曹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
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
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
斗觉霜毛一半加。
【译注】
韩愈一生两次遭贬,此诗是他首次被贬广东阳山的第二年(804)春天所作。
诗的前半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了阳山地区春山的明净,春江的空阔,传递出了贬所的空寂,人烟稀少、荒僻冷落的景象。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为前联的冷落景象点缀了一些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此联对仗工稳生动传神。“竞”字写嫩笋争相生长的景象;“闲”字写杜鹃花随处开放的风光。
前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诗人以美景抒哀情更显其哀。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到了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僻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凄凉。身居闲地,心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作者虽然写的是景,实际是在抒发自己心情,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说:“寄悲正在比兴处。”
颈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皇帝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这里蕴含着诗人内心许多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只提到“死所”、“炎瘴”,而未直说忧愁,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身处此境尚思“未报恩波”,表现出了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正面写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鬓发顿时白了一半。写愁而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韵味醇厚。
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尽力想把他那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于心底,但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