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星期二 农历乙巳年九月初一

名人名言

【原文】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 礼记 学记

【大意】

译文:教师既要懂得教育成功的因素,也要知道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能够胜任教师的工作。


诗一首

夏夜登南楼

〔唐〕贾岛

水岸寒楼带月跻,

夏林初见岳阳溪。

一点新萤报秋信,

不知何处是菩提。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574

【译注】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贾岛61岁,迁至普州,即今四川省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岳阳城(普州县衙所在地)的南楼读书作诗,写出了《夏夜登南楼》。岳阳城的护城河叫岳阳溪,此诗就是贾岛在夏夜登上岳阳河畔的南楼所作。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任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而他却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其遗体葬于安岳县城南安泉山麓,至今尚存。

《夏夜登南楼》展现了诗人夏夜登楼时的所见所感。全诗以简淡的笔触勾勒出清凉幽静的夏夜景象,同时透露出诗人超然世外、恬淡自适的情怀。

“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前两句点明登楼之时空背景:“水岸寒楼”与“夏林”形成对比,虽值夏季,但临水高楼在月色中透出了寒意,暗示诗人内心的清寂。“带月跻”既写登楼动作,又暗含月夜登高之意,画面清冷空灵。“岳阳溪”以地名虚指水流,拓展诗意空间。

“一点新萤报秋信”以细微意象切入:萤火虫本是夏夜常景,但“一点新萤”却暗示季节流转,秋意初萌。“一点”表示数量不多。“报秋信”一语双关,既写自然节令变化,又隐喻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隐隐透出禅意。

尾句“不知何处是菩提”由景入情,转入哲理思索。“菩提”为佛教语,象征觉悟与超脱。诗人以“不知”自问,实则表达对禅理的求索与超然心境。夏夜登楼本为纳凉,却引发对生命本质的叩问,契合贾岛的“诗僧”身份与淡泊诗风。

此诗意象清幽,意境空灵。诗中“寒楼”“月”“新萤”“溪水”等意象组合营造出疏朗静谧的夏夜氛围,画面感极强。

贾岛素以“推敲”著称,此诗“带”“报”等动词运用精准,语言简淡,炼字精工,以少总多,含蓄凝练。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宗教哲思融合,禅意渗透,虚实相生,由实景(萤、楼)升华为虚境(秋信、菩提),体现其“渐修”式的诗学追求。

此诗虽篇幅短小,却融合了贾岛诗歌“清奇僻苦”的风格与禅理意趣,语言凝练而意境清幽,描绘了一幅夜晚水岸的幽静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是唐代山水禅意诗的代表作之一,读者在品读时既可感受夏夜之清凉,亦能体味诗人于静观中获得的哲思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