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9 星期日 农历乙巳年八月廿八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大意】
功业名望是干出来的,而非靠弄虚作假得到的。
诗一首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
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
归时每日斜。
【译注】
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如种养桑菊,邀游山林等,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是说陆羽迁家到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之地。陆羽新居离城不远,但很幽静,沿着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颇有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风格。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出诗人造访是在清秋。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刚种,虽到了秋天还未开花。两句一为转折,一为承接;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反用,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说诗人去敲陆羽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声都没有。诗人茫然,立刻回转,似有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写到“扣门无犬吠”,“不遇”之意已见,再加生发易成蛇足。但皎然写问讯于西家却正得其所。一方面见出对陆羽的思慕,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另一方面则借西家之口,衬托出陆羽高蹈尘外的形象,表明二人相契之根由。同时对诗中描写的对象并未给予任何直接的刻画,但其品格却呼之欲出,这正符合禅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旨。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是邻人的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才回来。“每日斜”的“每”字,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地之景;后半写不遇之情,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语言清空如话,不加雕饰,吐属自然,流畅潇洒,别有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