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八月廿六日
名人名言
【原文】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亦灾。
【大意】
放恣任性就不能成就功业, 骄傲自满必然招来灾祸。
诗一首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
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译注】
首联“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说明自己登楼是在刚来兖州省亲之时。“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机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是首次登楼。
颔联“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是全诗精彩片段,写“纵目”远眺所见开阔的视野:浮云与渤海、泰山相连,平野东入青州、南入徐州之境,一片苍茫。“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十分壮观,而且很是传神。
颈联“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点明兖州境内有峄山为秦始皇颂德刻石和鲁共王的灵光殿等古迹,引起怀古之情。“在”“馀”二字从历史角度描写,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尾联“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是对全诗的总结。“古意”承颈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二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是杜甫登楼远眺,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颔联“纵目”相照应。“独”字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
此诗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言律诗,与他同时所作的五言古诗《望岳》堪称异曲同工。杜甫早期五律虽未形成独特风格,但此诗已初露艺术才华。
五律的一般是前起后结,中四句二写景二写情。此诗中四句都是写景,而前景寓目、后景感怀,是对传统写法的突破。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的个人感受,颇具特色。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一方面回顾前朝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引起怀“古”意识。
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的历史反思与个人的独特感受。
明张綎说,“考公作此诗时,年甫十五,而所作亦如此,其得之天者,良不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