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八月二十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当仁,不让于师。

—— 孔子 论语 卫灵公

【大意】

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谦让。


诗一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177

【译注】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未久,其族叔李云至,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诗人满怀豪情逸兴,掩抑不住郁闷写下此诗,感情跌宕,语调激越,似脱口而出。

此诗起首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直抒胸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每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之苦,融铸着对污浊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也非破空而来。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长达十一字的句式,显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情状。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对着寥廓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之景,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上句赞李云文章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关合题中谢朓楼和校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就“酣高楼”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和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的豪语。豪放与天真,于此得到了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比喻奇特而富于独创性,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谢朓楼前,终年长流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联想,因而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引出“抽刀断水”的意念。比喻和眼前景联系密切,读来便感自然天成。尽管内心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却显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不同。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无法解决,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结论有些消极,甚至包含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