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7 星期二 农历乙巳年八月十六日

名人名言

【原文】

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说苑 谈丛

【大意】

询问是增长知识的根本,思考是提高智慧的方法。


诗一首

十六日玩月

〔唐〕杜甫

旧挹金波爽,

皆传玉宇秋。

关山随地阔,

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

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

半夜有行舟。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30

【译注】

《十六日玩月》描绘了八月十六夜月的清明之美,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际遇的深沉感叹。

诗人以“旧挹金波爽,皆传玉宇秋”开篇,既呼应以往赏月的记忆,又凸显今夜月色的澄明。

颔联“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以宏阔笔触勾勒出天地相接的视觉奇观,暗含漂泊中的时空苍茫感。

颈联“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暗涌声景相生的愁思。“樵归唱”与“笛起愁”形成鲜明对比:樵夫的山歌充满田园,而孤城笛声却牵引乱世离愁。两种声音交织,映射诗人既向往隐逸又心系家国的矛盾心境。

尾联“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表现童真与行舟的余韵。此诗以“巴童不寝”与“半夜行舟”收束,看似写孩童嬉戏、舟人劳作的平常场景,实则暗含长夜难眠的普遍情绪。乱世中,月光下的生机与奔波,更反衬出诗人“天地一沙鸥”的孤寂。

此诗写于杜甫流寓夔州时期,虽题为“玩月”,却无轻快之意。诗中“玉宇秋”“孤城愁”等意象,将个人身世之悲融入清冷月色,在写景中暗藏家国忧思,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杜甫以八月十六日夜月为媒介,将关山星河、樵歌笛声、巴童行舟等意象熔铸一炉,在空明境界中注入时代的悲情。全诗看似写月实为写人,写乱世之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写诗人对生命与天地的叩问。这种“于细微处见宏大”的笔法,正是杜甫诗史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