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6 星期一 农历乙巳年八月十五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弗备难, 难必至。
【大意】
没有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困难一定会到来。
诗一首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
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
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
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
望望空伫立。
【译注】
此诗以秋夜明月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羁旅漂泊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幽远,体现了孟诗“清淡幽深”的艺术特色。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开篇以“秋空”点明季节,营造出高远清旷的意境;“明月悬”直写月色皎洁,而“光彩露沾湿”关联月光与露水,反衬月华之晶莹湿润,赋予静态夜景以灵动感。通过视觉与触觉的通感强化了秋夜的清凉,为全诗奠定孤寂基调。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是动态描写,以“惊鹊”暗喻诗人漂泊无依的心境;“飞萤卷帘”更显夜之深沉与人之独处。鹊惊萤飞反衬出秋夜的静谧,同时暗示诗人内心因思乡而纷扰不宁。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时空交织。“庭槐寒影”勾勒出庭院空寂,呼应前文“秋空”的萧瑟;“邻杵夜声”暗示节令,引出思妇游子主题。邻家急促的捣衣声打破寂静,既写实又传情,令孤独感随声波扩散。听觉渲染自然过渡至尾联的直抒胸臆。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将情感升华。“佳期”暗指归乡之约,“旷何许”以反问道出归期渺茫无奈;“望望空伫立”以“望望”与“空”字强化了诗人久久眺望的怅惘,动作中尽显深沉哀愁。
情景交融的意境建构使全诗以月夜为载体,将“惊鹊”“飞萤”“杵声”等意象与“伫立”的诗人形象交织,形成物我合一的意境。秋月之清冷与思乡之炽热形成张力,外景内情浑然一体。
诗人善用简淡笔触勾勒画面,白描中见精工。“光彩露沾湿”以露写光,不事雕琢而境界全出;“庭槐寒影疏”仅五字便绘出形态、温度与空间层次,体现其“语淡而味终不薄”的风格。
此诗以羁旅诗的典型范式继承汉魏古诗直抒胸臆的传统,又融入山水诗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在唐代羁旅诗中独具一格。相较于王维的空明禅意,孟诗更贴近世俗情感,愁绪真实可感。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孟诗“气象清远,心孤寂”,此诗正是典范。诗中“佳期旷何许”之叹,亦可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杜甫“戍鼓断人行”等望月怀远名篇对照,可见盛唐诗人对时空与生命的共通感悟。此诗证明,无需奇崛意象或浓烈辞藻,仅以素朴之语描摹日常秋夜,便能触动千年读者心弦,这正是其作为山水田园诗巨匠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