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5 星期日 农历乙巳年八月十四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 吕氏春秋 孝行览

【大意】

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同时把两件事情都做得特别好,事情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时机。


诗一首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

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

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

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

翛然是玉京。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357

【译注】

《八月十五夜玩月》勾勒出了月夜的澄明寥廓,寄寓了深邃的宇宙之思。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开篇即以“洗寰瀛”的夸张手法,将月光倾洒于人间,喻为天地沐浴,营造出宇宙清朗万里无尘的开阔意境。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以秋空的高远澄澈强化这一氛围,凸显中秋夜的清凉与静谧,点出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的开阔景象。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颈联运用拟人与对比,描写星辰在月华下黯然“让位”,风露因月光而愈发晶莹。月成为宇宙的中心,其光辉超越万物,展现出自然秩序的和谐与月的神秘主宰力。这里的“让”字可谓神来之笔,点出了明月的光彩远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让。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尾联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寄寓感慨,是诗的升华:人间因月光洗礼仿佛化作仙境(玉京)。诗人借月夜的永恒,暗喻尘世变幻无常。明月亘古如一,传递出超脱尘俗、向往宇宙永恒的哲思。

此诗无繁复辞藻,仅以“洗”“净”“清”等字眼勾勒月夜之澄澈,语言简净,意象清绝,符合刘禹锡一贯的简练劲健诗风。

前六句写实景,尾联转入虚境,虚实相生,由景入理,从具象的月夜跨越至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唐代咏物诗“托物寓理”的传统。不同于寻常中秋诗的团圆愁思,刘禹锡聚焦于月的宇宙属性,深化中秋主题,赋予节日更具哲学意味的审美维度。

作为中唐哲学家诗人,刘禹锡常以自然意象承载理性思考(如“沉舟侧畔千帆过”)。此诗延续其“天人合一”的方式,在咏月中渗透对世事变迁的洞察,展现其豪健朗澈的胸襟。此诗以月写心,借景言道,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亦是对永恒与瞬间的辩证思考,超越了传统中秋诗的抒情框架,彰显了刘禹锡融合诗情与哲思的艺术高度。

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毫无尘俗气息,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