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星期一 农历乙巳年八月初八

名人名言

【原文】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 荀子 天论

【大意】

天不因为人憎恶寒冷就取消冬天,地不因为人憎恶辽远就缩小面积,君子不因为小人的吵吵嚷嚷就停止他的正义的行为。


诗一首

绝句四首 其四

〔唐〕杜甫

药条药甲润青青,

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

根居隙地怯成形。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28

【译注】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安史之乱已平定,诗人心情较好,面对草堂周围的生机景象,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的最后一首,描绘了药圃的生机勃勃,同时暗含诗人的复杂心境与家国情怀。

诗的前两句写药圃生机盎然的景象。“药条药甲润青青”描绘药圃中药材枝叶青翠、湿润饱满的状态,暗示诗人躬耕自给的生活。“色过棕亭入草亭”以颜色串联草堂周围的亭台,视觉上形成空间延伸感,展现草堂环境的清幽宁静。

诗的后两句抒怀,以药自喻的矛盾心境。“苗满空山惭取誉”:药苗本应生长于深山,如今却满布草圃,诗人以“惭”字暗喻自己虽避乱隐居,却因诗名受誉而心生不安。第四句“根居隙地怯成形”:药材在狭小之地艰难生长,隐喻诗人漂泊乱世、壮志难伸的窘迫, “怯”字透露出对未来的隐忧。

此诗借物喻志,含蓄深沉,以药圃为媒介,将个人命运与药材生长巧妙关联:“隙地生根”暗指诗人寄人篱下的境遇,“怯成形”则折射出对家国未稳、个人前途未卜的忧虑。

此诗表面写的是药圃经营,实则寄寓着诗人的身世之叹。“润青青”与“怯成形”形成色彩明快与情感压抑的对比,强化了外在安宁与内心波澜的反差,语言简练而意蕴多层。

诗中“空山”“隙地”暗含对山河破碎的感慨,而药苗的顽强生长又隐现着诗人对于恢复生机的期待,微物之中见天下之忧,表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以淡泊之语写深沉之思,在田园风物的浅吟低唱中,包裹着杜甫特有的沉郁顿挫。药圃的青青之色与诗人内心的谨慎忧惧形成了张力,展现了“诗圣”在寻常景物中提炼人生哲理的卓越能力。全诗既是诗人安贫乐道的生活记录,更是乱世之中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微妙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