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星期二 农历乙巳年八月初二
名人名言
【原文】
知止可以不殆。
【大意】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有危险。
诗一首
题武关
碧溪留我武关东,
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
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
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
戍旗长卷夕阳中。
【译注】
公元83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途经武关,吊古伤今,感叹时事,写下了《题武关》。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首联用拟人的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悲剧的嘲笑,更有对其人其事的感叹和反思。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颔联紧承这一脉络,以历史家的严峻和哲学家的深邃分析了“怀王迹自穷”的根源。楚怀王原任命屈原为左徒,内政外交均很信任他。后来由于上官大夫诬陷,怀王渐渐疏离了屈原。秦国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以重金收买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并贿赂了怀王稚子子兰和宠姬郑袖,谗害屈原。怀王在郑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围下,终于走上绝齐亲秦之路,放逐了屈原。最后怀王为秦伏兵所执而客死秦国。此后楚国国运日益衰败,一蹶不振。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怀王的悲剧完全是由于他亲小人、疏贤臣的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因此,诗人在颔联中以形象化的语言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内在的根源。这两句诗对比强烈,内涵丰富。郑袖“娇娆”,可见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足见怀王对他的宠幸和放纵;屈原“憔悴”可见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诗人正是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这一形象的对比,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痛惜屈原的被逐。
颈联“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在构思上是个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说明楚怀王正是因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这一联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上联所叙述史事的寓意的进一步延伸。
最后,诗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关上:“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如今天子神圣,四海一家,天下统一;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于夕阳中。这一联是全诗的出发点。杜牧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振兴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