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 星期日 农历乙巳年七月三十日
名人名言
【原文】
闹场能笃学,方为心地上工夫。
【大意】
在喧闹的环境中,仍能笃实地学习,才算是在心境上下了工夫。
诗一首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十年多难与君同,
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
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
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
天涯此别恨无穷。
【译注】
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也给诗人的生活带来不幸。仕途的坎坷在诗人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痕,一旦触动,便会引起内心的剧烈疼痛。当李录事与诗人天涯别离时,相同的遭际使诗人心中的郁积倾泻而出。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首联语言朴素,明白易懂,但感情极为强烈。诗人此时遭贬,身处逆境,自然想起了自己十余年来的坎坷遭际。自己的一生是这样的痛苦,而友人也同样不幸,一腔哀情难以自抑,便禁不住叹道:十多年来,你和我一样多灾多难,屡次举家迁徒,就像那断了根的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诗人用蓬草随风飘转作比,揭示了诗人和友人在动乱年月里的飘零之苦。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紧承首联继续展开回忆。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诗人和友人都在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相见自然很不容易,乱后相逢是十分意外的事,相逢当然也使诗人和友人十分高兴; 高兴之余,蓦然发现对方已两鬓如霜,又不禁相对叹息时光易逝,青春已在战乱中悄然逝去。
诗的后四句转入对送别情事的抒写。“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对仗极为工整,而 “杳杳”、“萧萧”、“西月”、“北风”等词又构成了一幅悠远萧索的月夜送别图画,融情入景,凄怆感人。友人越走越远,诗人久久地注视着西边的月亮,追寻着友人远去的身影。
送别归来,诗人行单影只,北风萧萧,归马长鸣,令人倍觉凄凉。“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汉水,即汉江,是长江的最长支流。李录事去襄邓一带正是汉水流域,这里汉水代指友人所去之地。从此,诗人和友人天各一方,相去万里,不知何时才能相会,离别之恨,无穷无尽,永难排遣! 诗人至此收束全诗,而悲苦之情足以催人泪下。
此诗风格平实,对仗工稳,全诗一气贯通真挚感人。明代胡应麟在 《诗薮》 中称它为 “中唐妙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