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七月廿一日

名人名言

【原文】

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 王永彬 围炉夜话 第118则

【大意】

家中不幸起了冲突、纠纷,必须尽量容忍、退让,委曲求全,不要破坏情感的和睦。


诗一首

蓝田溪与渔者宿

〔唐〕钱起

独游屡忘归,

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

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

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

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

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

何时更相遇?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36

【译注】

此诗作于公元8世纪中叶,正值玄宗时期,社会繁荣,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在此时代背景下,钱起人生际遇也相对较好。他曾多次科举考试,最终在贞元十年(794年)进士及第,进入官场。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逐渐由盛转衰,他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以诗歌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此诗通过描绘夜晚独游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在田园隐居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首句“独游屡忘归”,表达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感情。在“况此隐沦处”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对于这种情感的浓厚。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生动地描绘了月夜清泉的美景。泉水清澈明亮,月光洒在上面,构成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接着,诗人以“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表达了对垂钓者的喜爱之情。这位老者在寂静的沙滩上像一只悠闲的鹭鸟,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通过与老者的交流,诗人感叹道:“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这里“白云心”意味着超凡脱俗的心境,而“沧州趣”则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再次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在这幅画面中,野火已经熄灭,晨曦渐渐照亮了远方的山峦。此时,诗人发出“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的感慨,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离别无法避免的无奈。

诗中钱起以蓝田溪为背景,描绘了自己与渔者共度一晚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的田园生活中寻求慰藉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自然环境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