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七月廿二日

名人名言

【原文】

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

围炉夜话 第150则 —— 清 王永彬

【大意】

以诚心对待他人,他人或者因为不能了解而有所误会,日子久了也自然会明白你的心意,不必急于表白自己。


诗一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182

【译注】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所作,风格清丽,充满着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首联说,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沿溪穿林进山。此入山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流连忘返,想到道士居此,正如世外桃源,超尘拔俗。“带露浓”三个字为桃花增色,点出入山时间为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颔联说,树林深处常见麋鹿出没。正午来到溪边却听不到山寺钟声。

颔联写进山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行走,常见麋鹿出没;林深路长,来到溪边已是正午,道院该打钟了,却听不到钟声。两句极写山中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深处活动。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钟声杳然,唯溪声清晰可闻,更显周围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桃源景象正好衔接。两句景语含蓄:“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颈联说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云气,白色瀑布高挂碧绿山峰。写的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上联“不闻钟”可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距离。此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道士不在,唯见融入清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用笔巧妙而细腻:“野竹分青霭”用“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近似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挂碧峰”用一“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游目四顾,细细品味眼前的景色。所以两句写景,可看出道院一片净土,淡泊高洁。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尾联是说,无人知道道士去向,不由自主的靠着几株古松犯愁,体会到造访不遇内心怅然若失的心情。结尾两句通过问询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此作构思并不复杂,写诗人所闻所见,皆为突出访道士不遇主题,词句平易,纯用白描,景美情深。着意写景再现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情境,充溢着年轻诗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