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七月十四日

名人名言

【原文】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 唐 李白 独不见

【大意】

始终不见你归来,只有凄伤的眼泪独自空流。 (“独不见”语意双关,既是曲名,又指“仍然看不到你”,表达了心中凄惶和无助的哀怨。)


诗一首

离思五首 其二

〔唐〕元稹

山泉散漫绕阶流,

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

水晶帘下看梳头。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422

【译注】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

离思五首(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往昔夫妻生活的温馨场景,同时寄寓了深切的哀思与怀念。此诗虽未直接言悲,却通过回忆往昔的甜蜜生活,反衬出今日的孤寂与思念。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描绘了一幅如仙境般的画面:山泉缓缓流淌,桃花掩映小楼,营造出宁静而唯美的氛围。这种超凡脱俗的意象,使亡妻的形象神化,仿佛她仍是那个美丽绝伦的“仙姝”。

后二句以乐境写哀情,对比强烈。“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刻画了诗人慵懒读书、隔帘看着妻子梳头的温馨场景。这种以乐写悲的手法,使丧妻之痛更加深刻,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反差。“闲读道书”中的“闲”字,表现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心不在焉的状态;“慵未起”则暗示他对往事的沉浸与眷恋。“水晶帘下看梳头”更是细腻动人,既有对妻子美貌的欣赏,又隐含物是人非的哀伤,细节传神,更显情感深挚。这种情感超越了世俗的夫妻之爱,上升至对美好生命消逝的永恒追忆。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唯有深情者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篇。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以梦境写亡妻,最终“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情感浓烈而直接;而元稹则沉浸于回忆,痴望而不知终了,更具含蓄隽永之美。

与元稹自己的《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相比,此诗偏重感性神往,而非理性的彻悟,但同样真挚动人。它不仅是一首悼亡诗,更是一曲对美好爱情与生命的礼赞,具有普遍的人性光辉与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