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星期二 农历乙巳年七月十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大意】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垮塌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诗一首
绝句漫兴九首 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
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
轻薄桃花逐水流。
【译注】
《绝句漫兴九首》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约761年)时,虽生活暂得安定,但国家动荡、个人抱负未展之忧始终萦怀。诗以即景抒怀的方式,通过春末夏初的细微景物变化,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敏感与深沉思考。本诗主要抒写诗人对春去夏来的自然变化所引发的种种心绪。
首句“肠断江春欲尽头”以“肠断”起笔,直抒诗人对春光消逝的深切伤感。春江之美已至尽头,暗示美好事物难以久驻,透露出无奈与哀婉。这里诗人把写景、用事、抒情密切结合在一起,把阑珊的春意、滔滔的江水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思显得非常含蓄。这里值得注意的,一是句法倒置,“肠断”二字前置,突出暮春之愁,避免平铺直叙;二是突出“漫兴”之兴,表明愁是由江水流逝而触发。以流水喻时光,是古代诗文常见用法,最早见之于《论语》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以春逝之景寄寓人生慨叹。杜甫长期经历战乱漂泊,诗中“江春尽头”亦暗喻人生暮年,对时光流逝、抱负未酬的无奈尽在其中。“杖藜徐步立芳洲”突出诗人超然物外、独立芳洲的孤高形象。“立芳洲”之举,则彰显其于纷扰世界中持守本心的姿态。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第三、四句,写柳絮纷飞,落花逐水的暮春景象。柳絮与桃花本无情之物,诗人以“颠狂”、“轻薄”目之,意谓此等物竟不惜春,反而得意忘形,抛春而去,同诗人的“肠断”形成对照,也遥与本组诗的第一首埋怨春天“即遣花开深造次”相呼应,反映出诗人强烈的惜春情怀。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是诗人有感而发。柳絮的“颠狂”与桃花的“轻薄”被赋予人格化特征,既写景又暗含讽喻。诗人借飞舞飘零的柳絮桃花,隐喻世间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之徒,同时暗含自身对身世飘零的感慨。“颠狂”“轻薄”二词贬中带讽,表面写物,实则抒写诗人对世态炎凉的讥讽与自身高洁品性的坚守。
此诗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充分体现杜甫融情于景、托物讽喻的艺术功力,堪称绝句中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