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星期日 农历乙巳年七月初九

名人名言

【原文】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 老子 道经 第13章

【大意】

圣人不存占有之心,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裕。


诗一首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一

〔唐〕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遣花即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27

【译注】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离西南暂得草堂栖身。那里风景秀丽,生话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离乱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家国之忧与身世之叹始终萦怀,春色之“闹”更令其内心感到孤寂。

诗歌的首二句“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表面上是埋怨春色的到来,实则是借春色反衬自己的客居之愁,这种曲折的表达方式让情感更加深沉动人。诗人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春色愈浓,愈反衬出客愁之深。

接下来,“遣花即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意思是匆忙地催促花儿草率地开放,又让黄莺频频地啼叫于耳,过分殷勤,对着诗人喋喋不休地乱鸣乱叫,则显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心中的烦恼心情。花开莺啼本为美好之意象,在此却因诗人愁绪而显得聒噪而轻浮。诗人以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春色愈浓,愈反衬出其客愁之深。诗人以拟人化手法描写,将春色视为“无赖”,花开莺啼被赋予人为的“造次”“丁宁”,生动地出表现诗人对春意的烦躁与无奈。

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借物传情,由景入情,层层递进,展现出诗人对外界景物的主观化过滤。

这首诗杜甫以浅白如话的语言,将春日的生机与自身的愁苦形成尖锐对比,在看似抱怨春色的戏谑中,深藏着乱世飘零的沉痛。这种“以乐写哀”的笔法,正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