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星期日 农历乙巳年七月初二

名人名言

【原文】

安不忘危,圣人常诫。

—— 晋书列传第22章

【大意】

安定时不要忘记危险是古代圣贤对我们的告诫。


诗一首

梦天

〔唐〕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390

【译注】

李贺的《梦天》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通过梦游月宫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时空变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世沧桑的冷峻观察。这首诗以其奇诡的意象、跳跃的思维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李贺“长吉体”诗风的典型代表。

诗以梦游天界为线索,前四句写月宫仙境,后四句俯瞰人间沧桑,形成了天上人间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空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考。充分展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其想象力的奇绝被历代评家称道。

诗歌的意象构造极具特色:“老兔寒蟾”、“云楼”、“玉轮”、“鸾珮”等意象既来源于神话传说,又经过诗人的艺术改造,形成冷艳奇诡的意境。尤其是“老兔寒蟾泣天色”一句,将自然现象人格化,雨丝被想象为月宫动物的泪水,体现了李贺“虚荒诞幻”的创作风格。

在结构布局上,前四句写梦中登天,后四句写天上观人,形成“地上-天上-地上"的环形结构。诗人从现实入梦,经月宫仙境,最终以超然视角返观人间,视角的转换极具戏剧性和哲学深度。

诗歌的语言运用也极为精妙:“轧”字形容月亮碾过露珠的动感,“湿”字传达光晕被露水浸润的质感,“走马”比喻时间流逝之迅疾,“九点烟”和“杯中泻”则以极度夸张表现人间渺小。这些字词的锤炼使诗歌意象更加鲜明生动。

《梦天》通过天上人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空永恒与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月宫中,仙女们过着宁静永恒的生活;而俯视人间,则是“千年如走马”的匆促和“九点烟”的渺小。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态度,也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诗歌体现了李贺冷眼观世的人生态度。作为唐宗室远支,李贺才华横溢却因避讳(父名“晋肃”与“进士”音近)被阻科举,终身抑郁不得志。这种个人遭遇使他常以超然视角审视人世,诗中“遥望齐州九点烟"的俯瞰姿态,正是他疏离现实、冷眼旁观的心理写照。

同时,诗歌也流露出对永恒的向往。月宫的“鸾珮相逢桂香陌”呈现一超脱时空束缚的仙境,与下界匆促变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超越有限生命的渴望。

《梦天》是李贺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作,继承了屈原《离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游仙传统,但又独具特色。与李白飘逸豪放的仙游诗不同,李贺的梦天更显冷艳奇诡,更具哲理思考。

本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时空意识的表现方式上。“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的时空观被后世诗人反复化用。而“遥望齐州九点烟”的宏观视角,则开创了中国诗歌以天观地的独特审美范式。

在文学技法上,李贺将神话典故与现实感受完美融合,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月宫传说麻姑沧海桑田的故事被赋予新的哲学内涵,成为表现人生感悟的有力载体。

《梦天》以其奇幻的想象、深邃的哲理和精妙的艺术表现,成为古典诗歌中之杰作。诗中“老兔寒蟾”的凄美、“鸾珮相逢”的仙趣、“千年走马”的匆促、“九点烟”的渺小,共同构成了既真实又虚幻的艺术世界。通过梦游月宫的幻想,不仅展现了他作为“诗鬼”的独特才华,更表达了对生命本质和时空永恒的深刻思考,使此诗具有了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