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七月初一
名人名言
【原文】
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大意】
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能知道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感知早晚、阴晴的变化;看见瓶子里的水结冰,就能知道天下的寒冷、鱼鳖的潜藏;品尝一块肉,就能知道一锅肉的味道和烹饪的水平了。
诗一首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其二
秋声无不搅离心,
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
干君何事动哀吟。
【译注】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秋声”“梦泽”“蒹葭”“楚雨”“梧叶”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雨图。
前两句“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写秋声扰人、楚雨苍茫,营造出漂泊无依的孤寂氛围;后两句“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以“自滴”与“干君何事”形成对比,表面责怪雨滴无端惹人哀愁,实则表达诗人内心的羁旅之悲。
杜牧此时被贬黄州(齐安郡),政治失意,远离长安,诗中“离心”与“哀吟”暗含壮志难酬的苦闷。末句的反问“干君何事”看似无理,实则是诗人借外物抒发自身无法排遣的愁绪,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的艺术手法是移情于景:将主观情感投射到客观景物,如“搅离心”“动哀吟”,使无情之物(秋声、雨滴等)似乎也有了情感。
“干君何事”是反诘修辞法,以反问增强抒情效果,使哀愁更显深沉。
这首诗以秋景寄寓羁旅之愁,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展现了杜牧晚年被贬时的孤寂与无奈。全诗字字含秋,句句带愁,是晚唐羁旅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