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星期四 农历乙巳年闰六月廿一日

名人名言

【原文】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 清 金缨 格言联璧 持躬类

【大意】

真正有才能的人绝对不会刻意卖弄、炫耀自己的才华,而是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诗一首

戏为六绝句 其一

〔唐〕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27

【译注】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一》是其以诗论诗的杰出代表,通过评价南北朝诗人庾信,表达了对文学批评的深刻见解,同时暗含对当时文坛风气的讽刺。

杜甫高度评价庾信晚年作品的成熟与雄健,称其“凌云健笔意纵横”,强调其文风的老练与艺术高度。

杜甫批评、讽刺当时文坛的轻薄之风,“今人嗤点流传赋”批评唐代一些文人随意讥讽前贤,缺乏对文学传统的尊重。“不觉前贤畏后生”反用孔子“后生可畏”之典,讽刺这些批评者不自量力,实则是借庾信之口表达对当时文坛浮躁风气的讥讽。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次以绝句形式论诗,开创了“论诗绝句”的传统,对后世如元好问《论诗绝句》等影响深远。

前两句正面评价庾信,后两句转折讽刺,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批判力度,语言凝练而意蕴深刻。“畏后生”表面是夸赞,实则是讽刺那些妄加批评的人,反讽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杜甫幽默而犀利的文风。

此诗约作于宝应元年(762),杜甫时年50岁,正值创作成熟期。他借庾信自况,回应当时对其诗风的争议。庾信晚年因国破家亡,诗风转为沉郁苍劲,杜甫亦历经安史之乱,对庾信的“老成”深有共鸣,故多次在诗中推崇庾信,如“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后人(如 张戒《岁寒堂诗话》)认为此诗“非为庾信而作,乃子美自谓也”,指出杜甫实则以庾信自比,暗含对自身遭遇的感慨。而《杜诗镜铨》引蒋云之语说,“公每以庾信自比,殆亦兼遭时言之”,强调杜甫借庾信抒写个人境遇。这首诗不仅是杜甫对庾信文学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文学批评标准的深刻思考,倡导尊重前贤反对轻率贬斥的批评态度,展现了杜甫的卓越见识与艺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