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乙巳年闰六月十八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论语 公冶长篇

【大意】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谥’音‘是’,古人用谥号来对逝去的知名人物的一生盖棺定论)为什么是‘文’?”孔子说:“他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此句借子贡之问,强调谦逊求知精神,简明揭示了为学之道。)


诗一首

浪淘沙九首 其九

〔唐〕刘禹锡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8365

【译注】

此诗为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中的最后一首。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诗作于其后。诗中通过流水淘沙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无常。

这首诗以流水淘沙为喻,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又暗含人生哲理,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体现了刘禹锡诗歌中“豪迈中见深沉”的艺术特色。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前两句描绘了江水奔流不息、前赴后继的景象,暗喻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不可阻挡。诗人借自然现象表达对世事沧桑的感悟,与“长江后浪推前浪”有异曲同工之妙。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后两句由景入情,诗人因眼前流水联想到被贬湖南的经历,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

“迎神”可能指当地民间祭祀风俗,刘禹锡在贬谪期间曾接触民歌,并受其影响创作《竹枝词》等作品。

全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既有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又融入个人情感,体现了刘禹锡诗歌的哲理性与民歌风味。与《浪淘沙》组诗其他篇章(如“九曲黄河万里沙”)相比,此诗更显深沉,带有对人生际遇的思考,诗人借江河奔流之景抒写他在贬谪生涯中的感慨,同时融入了对民间风俗的观察,展现了其豁达乐观的“诗豪”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