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乙巳年闰六月十三日
名人名言
【原文】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荧,而耀采于夏月。
【大意】
在粪土中所蕴生的虫最脏,但蜕变成蝉后却能在秋风中吸饮洁净的露水;腐败的野草不会发出光芒,但其所孕育的萤火虫却能在夏日的夜空中闪耀出点点萤光。 (此句说明艰苦的环境最易激发出人的斗志,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要放弃希望,坚持努力,最终实现生命的升华,展现出自己的光彩和价值。)
诗一首
浪淘沙九首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译注】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三》通过描绘汴水与清淮的春景,以及渡口淘沙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深沉感慨。
此诗意象生动,色彩鲜明。首句“汴水东流虎眼文”以“虎眼纹”形容汴水细密的水波纹,富有动态感;次句“清淮晓色鸭头春”则以“鸭头绿”描绘春水之色,展现清晨淮河的清新秀美。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水潺潺、生机盎然的画面。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后两句由景入情,从渡口淘沙的景象联想到人生的变迁。渡口是行人往来的地方,象征着人世间的聚散离合,而“渡却”二字暗含岁月流逝、人事更迭的无奈。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沧桑、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
全诗语言通俗自然,带有民歌的清新韵味,但又不失文人诗的哲理性。刘禹锡善于将民间口语融入诗歌,使其既朗朗上口,又意蕴深远。
汴水曾是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的一部分,承载着历史的兴衰。诗人通过描写汴水春色,暗含对隋朝覆灭的反思,同时也隐喻现实社会中人们奔波劳碌、终被时间淘洗的命运。
前两句写春水之美,后两句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诗人 通过对渡口淘沙这一具体场景,引发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刘禹锡诗歌的宏大视野。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既有对春景的赞美,又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豪迈中见深沉、通俗中寓哲理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