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闰六月初九

名人名言

【原文】

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

—— 商君书 开塞

【大意】

凡仁爱的人把爱护便利别人作为自己的事,而贤能的人把推举别人作为自己的原则。


诗一首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675

【译注】

鹧鸪产于南方,形似雌雉,体大如鸠,民间以为其鸣极似“行不得也哥哥”。在此诗中,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首联说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嬉戏,五彩斑斓的羽毛整齐;看其行动举止与活泼的山鸡相像。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又点染出鹧鸪斑斓的羽色。诗人通过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说天空阴沉雨水淋漓时,从巴丘湖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愁思。这两句营造出了凄迷幽远的氛围。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颈联是说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鹧鸪鸣叫,就不由自主地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一听到鸣叫,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游子乍闻征袖湿”承上句“啼”字;“佳人才唱翠眉低”又因鹧鸪鸣声而发。诗人选择游子闻声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尾联说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遭遇的人们相呼相应;茂密的竹林丛中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凄唳,景象幽冷。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

此诗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世人誉之为“警绝”;诗人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