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闰六月初八

名人名言

【原文】

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

—— 战国策 齐六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大意】

注重小节的人不能成就大的威名,不能忍受小的耻辱的人不能建立美名。


诗一首

秋日别王长史

〔唐〕王勃

别路馀千里,

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

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

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

怀德自潸然。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56

【译注】

王勃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西游蜀地,便有了《秋日别王长史》。此诗是与王长史在秋日分别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以寒雾、暮烟衬托离别愁绪,情感低回而沉稳,表达了作者对王长史的感激之情与惜别之意,也隐含了自身仕途失意的悲凉。

首联“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分别之后,诗人前方的路途迢迢,对王的恩情百年难忘。用“千里”、“百年”强调路途之远和时间之长,表明对朋友的感激和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出了开阔浩渺的时空,萦绕在诗人心头的离情别绪就像千里之路、百年之时一样绵延不断、浩渺悠长。此联点题明旨,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蕴含其中。起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颔联“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在西候之日诗人悲伤不已,因为与王长史分别,心中的悲伤让诗人想起《楚辞》中那令人神伤的文辞。西候古代以秋日配西方,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指送别之地。用“西候”、“北梁”两典故点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含蓄而新颖。颔联紧承上联,省略具体的分别场面和情节,用典故点出时间和地点:萧索凄凉的秋天和北桥边,含蓄地烘托出分别时凄切的氛围。

颈联“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田野笼罩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朦胧,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浓厚的秋雾暮霭就像诗人心头的分别之情,拂之不去。诗人宕开一笔,颈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但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都笼罩着秋烟寒雾。诗人悲伤而凄凉的心情全都蕴含其中,含蓄蕴藉,深藏不露。

尾联“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诗人始终知道他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在一起并侍奉其侧,心中感念其恩德,不禁泪流满面。

全诗首联点题,颔联深化离愁,颈联转写景物,尾联收束情感,层次分明,体现了王勃五言律诗的精炼与工稳。

此诗作于王勃被贬离京、西游蜀地之时,诗中“怀德自潸然”不仅是对友人的不舍,也隐含了自身仕途失意的悲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情景交融,是王勃送别诗中的佳作,展现了初唐五律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