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六月廿四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博览广识见,寡交少是非。
【大意】
广泛阅读观览可以增长见识,减少结交可以减少是非。
诗一首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
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
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
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
乘兴还来看药栏。
【译注】
杜甫的《宾至》创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初期,诗人历经安史之乱生活稍显安定,但仍贫病交加。诗中“宾”并非亲密友人,而是“贵介之宾”,即地位较高但缺乏深交的访客,与《客至》中的崔明府形成鲜明对比。
首联“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诗人强调自己隐居偏僻之地,少有访客,且年老多病,行礼困难。表面是自谦,实则暗示对于“宾”的疏离感。
颔联“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诗人反问自己哪有惊动天下的文章,何必劳烦贵客远道而来?“岂有”“漫劳”四字,既自谦又暗含讽刺,暗示来客附庸风雅,扭捏作态。
颈联“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客人久坐,诗人却只能用粗茶淡饭招待。“百年粗粝”既写实又自伤,展现贫寒儒生的窘迫。 作者表示招待简朴欠周,自伤身事。
尾联客套邀约,隐含送客之意:“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表面邀客再来赏花,实则暗含送客之意,嘲讽对方并非真正欣赏自己,只是装腔作势。
《宾至》以客套语言,展现了杜甫对世俗权贵的疏离与自嘲,同时深刻反映了其晚年生活的困顿与孤傲。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百年粗粝腐儒餐”等句,既是自谦,也是自伤,成为杜甫一生坎坷的写照。
杜甫的《宾至》与《客至》两诗虽同为待客题材,但待客的态度截然不同。《客至》以春水群鸥渲染愉悦氛围,宾主尽欢,结尾邀邻共饮更显融洽。《宾至》通篇无景,仅以“江干”略提环境,语气拘谨,甚至略带嘲讽。《客至》展现的是杜甫对亲友的真挚热情,语言自然,待客周到,充满生活情趣;《宾至》则是对不速之客的客套疏离,语言含蓄,待客简慢,隐含傲岸无奈。两诗对比体现了杜甫对不同客人的态度,也反映其性格中率真与清高并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