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星期二 农历乙巳年六月廿一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大意】
国家要想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教师受尊重,国家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
诗一首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
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
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
愧君犹遣慎风波。
【译注】
此诗是刘长卿第二次遭贬(贬往南巴,今广东一带)途经江州(今江西九江)时,与友人薛六、柳八告别所作。全诗以深沉的情感、含蓄的笔法,抒发了诗人宦海浮沉的悲愤与无奈,同时展现了友情的真挚。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首联以反语开篇,字面上说“承优诏”(蒙受皇帝优待的诏书),实自讽被贬的遭遇。“学醉歌”暗示对世事的失望,只能借酒消愁。这种“正话反说”的手法,深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与愤懑,也反映了他对官场黑暗的清醒认知。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颔联描绘江州秋夜之景:明月高悬,北雁南飞,木叶凋零,楚山萧瑟。“胡雁”和“木落”的意象,既点明时令,又暗喻自己的漂泊命运。景物的凄清与诗人的贬谪之痛相呼应,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强化了孤独与苍凉之感。
颈联“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写诗人勉强安慰自己:贬所靠近海滨,可暂得栖身;但回看镜中白发丛生,不禁悲从中来。“且喜”与“无如”的对比,凸显了强作豁达却难掩衰老与失意的心理。
这种矛盾也体现在尾联“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中,诗人自嘲老态龙钟,却仍被友人叮嘱“慎风波”,既感愧疚,又透露出对前途的忧惧。尾联聚焦与友人的离别,薛、柳二人的叮嘱“慎风波”既是对诗人关切,也暗示官场险恶。诗人以“愧”字回应,既惭愧自己年迈无用,又感动于友人的真诚,生动展现了唐代士人在政治逆境中相互扶持的情谊,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情。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联直抒胸臆,颔联以景衬情,颈联转折跌宕,尾联收束感慨。刘长卿善用典故(如“醉歌”)和双关(如“风波”既指自然风波,也指政治风险),使诗意含蓄而深刻。
此诗通过反语、写景、矛盾心理的刻画,展现诗人贬谪途中的复杂心绪,既对命运不甘,也对友情的珍视,将个人悲愤融入自然与历史背景中,形成沉郁苍凉的风格,是唐代贬谪诗的佳作。前人评刘长卿七言律诗“工绝秀绝”当非溢美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