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星期四 农历乙巳年六月十六日
名人名言
【原文】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大意】
玉可以被摔碎,但不能改变它洁白的本质;竹可以被焚烧掉,但不能毁掉它的骨节。————————
诗一首
曲江春感
江头日暖花又开,
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
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
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
家住五湖归去来。
【译注】
首联“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此联以乐景衬哀情,以“日暖花开”的明媚春景反衬“行客”(诗人自己)的落寞。表面写“心悠哉”,实则是强作豁达的苦涩。自称“江东行客”(罗隐为杭州人),暗示漂泊无依的处境,与科举屡试不第的经历呼应。“花又开”暗含年复一年的失望,为后文愤懑埋下伏笔。
颔联“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高阳酒徒”典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指狂放不羁的才士,此处喻指与诗人同类的失意文人。“终南山”是唐代隐士与权贵聚居之地,暗指那些借隐居沽名钓誉的假隐士。“半凋落”写同道零落,人才凋敝; “空崔嵬”讽刺权贵占据高位却无实才,终南山色徒然巍峨。此联 从个人失意扩展到对群体命运的关注,批判社会对人才的漠视。
颈联“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圣代无弃物”表面颂扬时代圣明,实则反讽晚唐科举腐败、埋没人才。 “侯门未必用非才”直指权贵任人唯亲,即便有才也难被任用。 “圣代”与“侯门”形成对比,揭露朝廷口号与现实的割裂。 “非才”是自嘲,更是对科举标准的质问。
尾联“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宣称要归隐。 “明月”“竹竿”营造清高意象,看似超脱, “归去来”实为无奈之举,尾联的洒脱与前三联的激愤形成强烈反差,凸显诗人的不甘与挣扎。
从开篇“心悠哉”的伪装,到尾联“归去来”的决绝,完成情感的逻辑闭环。
此诗用反讽手法,以颂扬口吻揭露黑暗,犀利深刻。以暖景与冷心、凋落才士与崔嵬权势对比增强了批判的力量。诗人以“高阳酒徒”,“终南捷径”和“五湖归隐”等典故强化浓缩了长期压抑在心的复杂感情。
全诗即景抒感,景是科举场中得志者的必游之地、必赏之景,感是仕途失意人的见弃不用、意欲归去之感,两相比照,令人倍觉怅惘。而晚唐的所谓“圣代无弃物”,也尽在不言之中了。全诗用语委婉而多讽,意甚激愤而语不急迫,透出仕途失意人的见弃不用、意欲归去之感。
此诗反映了晚唐文人的处境和心态,展现了罗隐诗歌的独特风格,对后世研究晚唐社会和文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