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六月初三

名人名言

【原文】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 左传 闵公元年

【大意】

贪图安逸享乐如同饮毒酒自杀,万万不可怀恋。


诗一首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

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

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

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

怅望凉风前。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183

【译注】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当时李白二十九岁,与许氏夫人居湖北安陆。此诗与李白《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其曰:“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除六字不同外,余皆同。这或许是传抄之误。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芙蕖即荷花,秋高气爽,秋水浩淼,给人以清新凉爽,高雅纯洁之感。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足够惬意,然而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荷花。通过写景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写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和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从整首诗来看首二句起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圆大的荷叶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才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的双关手法。“荷”谐音合,“攀荷”有希望匹配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由“攀荷”到“不成圆”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的焦虑苦闷,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下面过渡到对“佳人”的思念之情。

“佳人彩云里”,“彩云”,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欲赠隔远天”,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 诗人想要将手中的荷花赠送给佳人,但是佳人却远在彩云之上,既高贵又神秘。而诗人却在地上隔着遥远的天空,无法与佳人相见。这种距离的遥远感更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简洁明了,字字珠玑。

末二句“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蕖鲜”到“相思无因见”的内心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全诗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