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乙巳年四月廿四日
名人名言
【原文】
逆耳之谏必听。
【大意】
不顺耳的直言规劝一定要听。
诗一首
怀吴中冯秀才
长洲苑外草萧萧,
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
暮烟秋雨过枫桥。
【译注】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冯秀才的小诗,大约写于深秋时节。诗人蓦然看见草木摇落,忽记起当年在吴中(今苏州一带)送别友人冯秀才的情景。诗人写此诗时大概距送别冯秀才已有一段时间。
此诗通过回忆与友人冯秀才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人运用“时空交感”的手法,形象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遥远的“时间中的图画”和辽阔的“图画样的空间”,大大地增强了读者的视觉纵深和心境沉重感。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是写诗人的眼前景与此时情。“长洲苑”,在今苏州南,太湖北,是吴王阖闾曾经游猎之地。这写的是空间。“萧萧”,形容草木摇落的样子。苑外草枯,既扩大了空间的范围,又表现了时间的变化,把发生在遥远岁月里的往事突现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把诗人独立苑中、无语凝望的神情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大概那年送别冯秀才正是深秋季节,诗人蓦然见到草木摇落,不禁屈指计算“游程”,这才记起那已是遥远的岁月了。于是把往日之情与今日之思交织在友谊的丝缕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他们之间的脉脉深情。“游程”是空间;“岁月”是时间。在这短短的一句诗中,时空交错,今昔互映,有效地扩展了诗的境界,丰富了诗的意蕴,加深了诗人的情感。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此句写诗人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岁月虽然是那样的遥远,但当年依依分别的情景,却至今历历在目。趁着向晚的暮烟,顶着淅沥的秋雨,走过寂寞的枫桥,奔向遥远的他方,这情景是不会在诗人的记忆里淡化和消失的。诗人在这里虽然没有花费笔墨去描写自己如何伫立凝望,直至冯秀才的身影消失在那暮烟秋雨之中,仅仅用一个“过”字,就形象地把它浮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枫桥”,在苏州市的西面,不少诗人都写过它。因为冯秀才在“吴中”,所以这首诗中出现的地名,都是“吴中”的名胜。“别时”与“至今”是今昔的对映;“过枫桥”是空间的转换,形象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遥远的“时间中的图画”和辽阔的“图画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