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星期一 农历乙巳年三月初十
名人名言
【原文】
笃志而体,君子也。
【大意】
有坚定的意志,为事业奋斗的人,就叫作君子。
诗一首
送张舍人之江东
张翰江东去,
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
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
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
千里幸相思。
【译注】
以月为线索写诗,是李白常用的手法。这里,李白又以明月为自己的化身与友人道别。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位张姓朋友要去南方,李白在江边与他话别,先借用典故人物张翰不恋官位而慕家乡鲈鱼的故事,烘张舍人已是朝中要员。李白这首送别诗下笔十分有分寸,从高洁的人格入手,并且也暗合“秋风时”的时间概念并点题。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接着写送别时所见之景:天高云淡,晴空万里,一队大雁高飞远去,消失在视野中;江面上友人的小船正慢慢驶向远方。这两句用高天阔海为友人的远行展示了一幅宽广的前程,其祝福之意也蕴含其中。“天清一雁远”这句写得清丽优美,灵动飘逸,深得诗家好评。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接着抒发离愁,太阳快要落山了,诗人的心情也因友人的远去而惆怅,人在飘泊之中,如逝去的流水,何时能再相见,无法约定。“杳难期”,字少情长,离别时的种种思绪于此三字传出,令人酸鼻。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诗人对友人说:你在吴地如见到明月,那就是我在远远望着你。月是常见的、亲切的,李白要告诉友人的是,正是友情如月常在,虽分别千里,却随时相伴。“见月”而“相思”,本是传统的心理习惯,但诗人偏不实写,而是借“如”和“幸”。妙笔一点,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真挚浓烈的情谊,而且以假设语气给诗句增添了空灵之感。同时,送别虽偶露感伤,却以明月寄相思结束,给人以欣慰和亲切之感。
这首诗词旨婉切、章法严密。不孤立写景,而是借景见人,由景传情;不直写自己思友,而是通过对友人的希望来反衬自己的思恋情怀,从而加强了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