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5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三月初八
名人名言
【原文】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大意】
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能形成浩瀚大海;拳头大的石头堆积起来,就能成为泰山和华山那样的巍巍高山。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终究会有大的成就。
诗一首
登新平楼
去国登兹楼,
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
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
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
目极令人愁。
【译注】
李白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了长安。他登上新平城楼,远望着深秋景象:时值暮秋,天高气爽,落日时分,登楼西望,目极之处,但见落日似比平日遥远;溪水清净,水波起伏,寒意袭人。此情此景,让李白不禁引起了怀归之情。他虽然壮志未遂,但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多么想重返长安,干一番事业。然而,希望是渺茫的。他望着那“苍苍几万里”的祖国大地,联想起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下,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正在到来,他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深忧虑,发出了“目极令人愁”的感叹。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情感,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离开长安登新平城楼、时值暮秋想念长安的伤感景致,“怀归伤暮秋”烘托气氛,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写诗人登新平城楼时所见所闻。借有巨大气势的“天”、“日”、“水”、“云”、和大起大落的动词:“落”、“寒”、“流”、“起”、“飞”等,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而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而“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则勾画出一副凄凉的暮秋景色,这正是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的反映。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写诗人登新平城楼眺望中的感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既暗寓自己极度思念帝都长安的心情,又突显诗人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产生的“愁”绪,抒发自己的感叹,把情与景关联得十分紧密。结尾的“令人愁”和第二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诗体在律古之间,李白虽能律,却不是律之所能律。其诗是从古乐府古风一路行来,自成体势,不一定只限于律古。全诗语言精练,不失迅猛阔大的气势,极富韵味,寥寥数笔,却情意深长,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处境困窘的忧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