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星期四 农历乙巳年二月廿八日

名人名言

【原文】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 商君书 画策

【大意】

能战胜强大敌人的人,首先应当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人。


诗一首

塞下曲 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164

【译注】

这一组诗共有六首,此为其一。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此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首句“五月天山雪”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但在塞下,在天山,五月所见所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塞下同内地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并未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上的波动,何况在寒风之中又传来了《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

颔联“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战士远离家乡,思念故亲人,军营中笛声响起,吹奏的是《折杨柳》的调子,乐曲声中春意盎然,但将士目光所及之处,只有天山积雪和黄沙大漠,春色还没有降临到边关。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五、六两句语意转折,由苍凉变为雄壮。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概括了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觉备战的情况。二句写士卒生活场景,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表现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别调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