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二月初八

名人名言

【原文】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孟子 告子章句下

【大意】

忧思祸患使人成长、使人振作和勤奋,因而得生;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导致人死亡和国家、事业的衰败。————————


诗一首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126

【译注】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题中“闲”字,可作全诗之诗眼,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闲在何处?一闲在山水,二闲在时间,三闲在生活,四闲在饮酒。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此为一闲。山是苍翠的,水是潺湲的。“山水空流山自闲”,是王安石抱负不能实现的一份无奈退闲。“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同样是王维仕途不得志之后的一份无奈清闲。但这份清闲背后却比王安石多了一份佛家的清静。所以,读到王维的山,是寒山,王维的水,是秋水。总是多了一份静谧。从官场转向自然山水,王维是得到了陶渊明的真传,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欢乐与适意。王安石的山水诗总是多了一份哲理,一份感怀,虽人在山水中,却意在山水外。而王维则不同,是人与心皆在山水中,是乐在其中,真正享受这份孤独与宁静的。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此为二闲。有的是时间倚杖柴门外,想站多久站多久;有的是时间临风听暮蝉,想听多久听多久。柴门外,是无限青山绿水,可谓“终日看山不厌山”。听暮蝉思考人生苦短,不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暮蝉的声音,远比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来得亲切自然真诚。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此为三闲。生活简简单单,看日出日落,看舟来舟往。这样与世无争的世界,正是诗人所向往的。“渡头馀落日”,是为静态描写;“墟里上孤烟”,是为动态描写。一“静”一“动”,一“横”一“纵”,一“弛”一“张”之间,勾勒出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村静谧生活画卷来。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此为四闲。饮酒有的是时间,关键还有一位知己。这个知己,就是“接舆醉”的裴迪。他与王维有着相同的志向,愿意做陶渊明的追随者。最后一闲,正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全部寄托。

闲山、闲水、闲居、闲人、闲情,王维将“闲”字意蕴,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