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2 星期日 农历乙巳年二月初三
名人名言
【原文】
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大意】
有全面了解各家学说的明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表情;有无所不包的宽大肚量,却没有自夸美德的神色。(指君子学识渊博却保持谦逊的态度,与人相处有包容的品德。)
诗一首
滟滪堆
巨积水中央,
江寒出水长。
沉牛答云雨,
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
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
行止忆垂堂。
【译注】
杜甫在流落成都时,得到了好友严武的关照。严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离开成都寄居已久的草堂,再次过着漂泊的生活。杜甫沿长江顺流东下,于唐大历元年(766)流落奉节,即当时的夔州。本诗即过瞿塘峡滟滪堆时触景生情所作。此诗通过描绘滟滪堆雄浑险恶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的忧患意识,以及对自己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的愤懑与无奈。
《滟滪堆》出自《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首联“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开门见山,突出滟滪堆之大,下句表现了滟滪堆之高,一个“巨”字和一个“长”字,突出了滟滪堆之高险,给人以望而生畏之感。
颔联“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化用了当时的谚语之意。谚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这一联承上而来,突出了滟滪堆的险恶之势。
颈联“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在诗人看来,这是上天有意让航船存在倾覆的危险,于是使造物神功设此巨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船。在此,把滟滪险滩化为水候(即水在不同季节变化的情状),并成为警戒行船的标石。
尾联“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诗人在战乱中漂泊不定,从成都乘船辗转至夔州,一路走来险象环生。故最后一句写道:“行止忆垂堂。”“垂堂”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以此比喻危险的境地。从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以“忆垂堂”为结,不仅写出诗人无尽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现状。杜甫心中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让社会归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