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1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正月廿四日
名人名言
【原文】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大意】
曲子高妙,不是人人都能唱和;说出真相,不是人人都能相信。(人人注重事实,但不是人人都能相信事实,或出于疑心或由于偏见,有不少人虽然听到事实真相,却并不相信。)
诗一首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
【译注】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不至时的情景。诗人挥洒自如,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将暮色之时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寓情于景。诗中有画,盛富美感,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夕阳缓缓地越过西边的山岭,余晖渐渐消逝,千山万壑瞬间被暮色笼罩。此句以夕阳西下为切入点,展现出时间的流转和大自然的变化。一个“度”字赋予夕阳动态之美,而“倏已暝”则突出了天色变化之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明月从松间升起,带来了夜晚的凉意;风中的泉声在耳边清晰可闻,充满整个听觉世界。松、月、风、泉等自然元素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幽。明月与青松相映成趣,给人以清冷之感;风泉之声则打破了寂静,却又增添了一份空灵之美。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打柴的人差不多都已归家,烟雾中的鸟儿也刚刚栖息下来,将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人间烟火。樵人归家象征着一天劳作结束,生活安定;烟鸟的栖息则代表着大自然的生灵也找到了归处。这不仅烘托出环境的宁静,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我期待着你前来投宿,独自抱琴在长满藤萝的小路上等候。这句诗点明了诗人等待友人的主题。“孤琴”一词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期待,而“候萝径”则描绘出诗人在清幽的环境中执着地等待,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盼。
这首诗如一幅淡雅的画卷,将人们带入了宁静的夜晚。周围的景色从夕阳西下到明月初升,从樵人归家到鸟儿栖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孤独而耐心的等待也显得格外动人。诗人心境闲适优雅,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之情。此诗将视觉与听觉、近景与远景、静景与动景融合起来,用语婉曲,画面生动清幽宁静,是一首“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的清空冷寂之诗。“松月”、“风泉”二句,清空宁静,极有神韵,更具流泉松风之音,堪称绝妙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