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星期二 农历乙巳年正月廿一日
名人名言
【原文】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大意】
要想使国家安定,必须以德治国。
诗一首
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译注】
金陵(今江苏南京)连续有六个短期的王朝建都于此。咏史怀古是到达此地的文人墨客不可缺少的活动。在中原饱受战争动乱之苦的韦庄曾两次到金陵,他看到六幅描绘金陵史事的图画感昔伤今,写下了这首诗。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二句是有针对性的。在韦庄之前高蟾有《金陵晚望》写道:“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氏在金陵处处感到衰败景象,而他却没有看到表现六朝衰亡的图画!因此,所谓“画不成”是带有激愤情绪的反语,韦庄也并非不懂。他只是以此作为缘由,揭示所谓“画不成”的原因。
“画人”们内心只注意迎合“世人”粉饰太平的庸俗心理,因此才不去揭示六朝的“伤心事”。六朝偏安江左,内战外战不断,是没什么可以炫耀的。可是六朝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却是富贵气十足的“六朝金粉”或带有飘逸色彩的“六朝烟水”。诗人从自己亲身的经历出发,他在金陵所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沉重的一幕。他看到的《金陵图》恰恰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因此对其他“画人”的批评,正是对《金陵图》作者的褒扬和赞美。
那么《金陵图》表现的是什么呢?“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指出它是六幅描述“南朝事”的组画。画中具体内容如何,诗人并没有直言,只用一句“老木寒云满故城”结尾。读者不要以为这“六幅”图画都画的“老木寒云”,此句只是用“老木”、“寒云”、“故城”三个意象来暗示《金陵图》中所表现的六朝不是繁华兴盛,也不是超凡脱俗,而是它的萧瑟、凄凉、窒息和衰败。从六朝的历史诗人必然想到现实。北方已被战争践踏成“赤里千地”,而且战火仍在燃烧。南方也充斥着腐朽与衰败,唐王朝大约已走到了历史的末路。这一点,诗人已经朦胧地感受到了。
题画诗产生于六朝,到唐代才繁盛起来,题画诗大都细致描绘画中景物,然后抒情叙事。而此诗以议论为主,通过议论状写诗人的忧惧之情和无限的伤感。对于画的内容却以暗示和象征手法一笔带过,将画中的空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