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正月十七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

—— 吕氏春秋 孟夏纪

【大意】

老师在执教的时候,不能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应该看重学生的品行与是否能接受理义。


诗一首

题苜蓿峰寄家人

〔唐〕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

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

不见沙场愁杀人。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01

【译注】

诗人在安西时,曾行役于外,至苜蓿峰,适逢立春,顿起思家思亲之情,遂作此诗。其实此诗也正是诗人写给家人的一封书信。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寄家人》,由苜蓿峰写起。春到苜蓿峰、葫芦河,点出地点(边地)和时间(立春时节),“泪沾巾”概括了诗人的心情。上下两句以互文修辞(见注)作反复说明。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对家人的思念:“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身为征人,作者十分理解家人的思念,同时也希望家人能够理解自己在沙场上的艰辛。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情感真挚亲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的思念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注:互文修辞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例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能理解为“将军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而应理解为“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归来”。

再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思是“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云鬓、贴上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