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3 星期一 农历乙巳年正月初六
名人名言
【原文】
人之生也,必以其欢。
【大意】
人的生命有活力,必是源于情绪的欢乐。(此句点明了悲喜与养生的关系,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诗一首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译注】
此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开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而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清时有味是无能”,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在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争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却称其为“清时”,反言见意。既然如此,自己没有才能,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
“闲爱孤云静爱僧”,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把闲静之味的抽象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欲把一麾江海去”,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以说去江海。)
“乐游原上望昭陵”,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嵏音宗)。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别有深意。唐太宗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和自己闲静的处境而深感生不逢时可悲可叹。
诗句虽然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国家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