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0 星期四 农历乙己年正月初二
名人名言
【原文】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
【大意】
只有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事物和人的真实本质才会显现出来,忠贞、正直的人会在乱世中表现出坚贞的节操。
诗一首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注】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禄山。不久,李亨既位,史称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璘督兵平叛,永王李璘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重兵相压,李璘兵败被杀。李白曾参加过李璘的幕府,被加“附逆”罪流放夜郎(今遵义),当行至巫山时肃宗宣布大赦。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
“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间”字形容白帝城之高。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长江上下游落差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下面几句写舟行迅捷、行期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告别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巧妙的地方在于“还”字。“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回乡一样。“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山影,猿啼和山影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笨拙;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可想而知。而“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表现出来了。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行程,同时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与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