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腊月廿六日

名人名言

【原文】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左传 庄公

【大意】

节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此句强调了俭朴是一种美德,而奢侈则是一种恶行,勤俭节约无关富贵贫贱,它是高尚的品德情操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表现,无论是修身、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俭都是必备的美好品质和道德要求。)


诗一首

雪晴晚望

〔唐〕贾岛

倚杖望晴雪,

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

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

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

闻打暮天钟。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573

【译注】

公元816年贾岛长安应举落第,次年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诗题《雪晴晚望》四字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起笔即点“望”字。薄暮时分雪霁天晴,诗人乘兴出游,倚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之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幻化多姿,多至“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归”、“下”勾勒出山间的动态。在遍山皑皑白雪中,有樵人沿着羊肠小道,缓缓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后则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山峰在晚照中显得更加雄奇。樵人初归白屋,寒日欲下危峰,透出了清冷。

诗人移向另一角度。那边是“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生于石松之间,傲立的古松冲破烟雾耸向云天。“野火”、“断烟”一明一暗,随着时间变化。“冈草”貌似枯弱,而生命力旺盛,“野火”也不能烧尽。“石松”坚操劲节,“断烟”也不能遮掩。

诗人饱览雪后美景,夜幕降临,不能再盘桓延伫了。“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诗人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浓郁的诗意。这一收笔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落第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顿萌瞿昙归来之念。“闻打暮天钟”作为尾声,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逶迤写来,景色全是静谧的,是望景。七句一转,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有声有色。读完末句,回味全诗余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