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4 星期五 农历甲辰年腊月廿五日

名人名言

【原文】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贞观政要 卷一

【大意】

有良好开端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的人,却十分少。


诗一首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768

【译注】

《春怨》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诗中反映了思妇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情。

起句突兀:“打起黄莺儿”。黄莺本是春天的美好事物,但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黄莺赶跑呢?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

次句点明了“打起”的原因:“莫教枝上啼”。原来是她不愿让黄莺在枝头啼鸣。

黄莺的鸣啭悦耳动听,女主人为什么是如此讨厌呢?这就形成了新的悬念。这一联写的是假想的动作,是女主人的心理活动:想把黄莺赶跑。但人们可从中想到她被吵醒后气急败坏的神态。

诗歌第三句作了解释:“啼时惊妾梦”。原来是黄莺儿的叫声惊醒了她的美梦。黄莺啼晓,说明本是应该梦醒起床的时分了,但女主人为什么还要沉浸在梦境中呢?

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作了彻底的交代:“不得到辽西”。原来这个梦不是寻常的梦,是去会见那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梦。

“辽西”即指辽河西部一带。唐朝东征高丽,在那里驻扎了重兵。女主人公的丈夫远戍辽西,距离遥远,音讯难通,她唯一的希望只是枕上的片刻春梦,在梦中与千里之外的亲人一叙衷情。诗歌至此,才点出“春怨”题旨,令人恍然大悟。

这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然而却有着深刻的时代内容和社会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兵役制度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诗贵含蓄。此诗题为“春怨”,诗中却没有一个怨的字眼,而是通过“打起黄莺儿”的细节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仅仅二十个汉字,一气呵成,意脉贯通,采用倒叙手法,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尽曲折之妙,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