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3 星期四 农历甲辰年腊月廿四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
【大意】
只有思想和道德至高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归于天下之公共所有,把天下之外物归于公共所有。此句体现了一种大公无私的思想。
诗一首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注】
此诗是王维后期作品。后期的王维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对现实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此为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是说,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作之人的。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女人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着送往东菑,男人们一早就去那里干活。诗人先写空林烟火,“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及田头野餐,展现人物活动的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颔联是说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起飞,意态娴静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唱和,歌喉甜美。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各自的背景描绘:雪白的白鹭与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婉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状写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所谓王维“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朝槿:即木槿,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这是说,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在松下吃着蔬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寂寞寡淡,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王维,却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是说,我已经是一个从追逐名利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的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为“空古准今”的极致,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好;而有人认为其“淡雅幽寂”,莫过于此诗,赞赏这首诗深邃的意境和超迈的风格,此见解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