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4 星期二 农历癸卯年正月廿四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围炉夜话·第廿则

【大意】

心中能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能够毫不犹豫地决定该怎么办;人不忘记廉耻之心,在社会上为人处事,自然就不会做出任何卑鄙污秽的事。


诗一首

润州二首 其一

〔唐〕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522

【译注】

《润州二首》是杜牧重游江南时的作品,此其一,诗意跳跃,富于变幻,蕴含着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慨叹。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首句起势遥远。诗人登上向吴亭,极目东望,遥遥千里,一片恍惚无际的秋色。“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欢乐事,而今重游,又值爽秋,隐含悲凉,并点出时间、地点与事由。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颔联承前句写诗人亭下游览之所见,一写先朝遗寺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一衰一盛的对比反映了润州的沧桑巨变,为下联抒情作铺陈。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颈联再转,从眼前飞跃到前代。南朝、东晋的士人旷达、风流曾为一时美谈,但他们只不过是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只留下虚名为后人称羡。

以上二联由览物而思古,充满了物在人空的哀惋之情。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月明”表明时间,可见为时已久。“更想”有十分留恋之意。秋夜月明,忽闻一声《出塞》曲笛声,诗人想起东晋吹笛高手桓伊,借此传达出了心中的无限哀愁。本诗不尽思绪虽以“愁”字作结,却给人以跌宕回环、悠悠悠不已之感。

此诗忽而往古,忍而现在,忽而一己哀愁,忽而历史沧桑,挥洒自如,放纵不羁。在时空与情感的表达方面,跳跃性极大,前人评杜牧的诗“气俊思活”(气俊指气势豪迈;思活指思维活跃),于此可见一斑。